「我的英文底子不好,到底需不需要去國外語言學校呢?」
不少申請國外碩博士的人,會思考是否在考英文檢定前,先到國外讀語言學校,以加強的口說、寫作能力。
雖然我沒去過國外的語言學校,不過小學時曾經讀過台灣的美國語言學校。
若想知道台灣有哪些美國學校,可以參考
以下是我的看法:
是否要念,取決於你是否能擅用語言學校的環境優勢,而非只是為了提升考試成績。
一、你是需要激發才能學習的人嗎?是否能有意識的學習?

念語言學校是為了…
(1)英文檢定(2)體驗國外生活,激發自己說英文?
我們已脫離小時候學語言的階段,沈浸式學習的激勵有限。檢視自己是否需要環境push你一把才能自發性學習?是否求學期間,很需要夥伴或同儕,才能激發學習?若你是這樣的人,語言學校或許有幫助。
若只是純為了英文檢定去語言學校,可以暫時觀望一下。檢視求學歷程,如果你是別人如何,也不見得會激勵自己學習,那環境變化對你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。
我小學時在美國學校,在全美教學下,有些同學未必英文很好,可能只是語感好一點、發音好一些,但「英文程度」上,沒有厲害很多。語言掌握的好壞,有一大部分是個人持續、有意識的練習,而非僅依賴環境本身。
二、語言學校提供你什麼?
(1)提供語言解釋,讓你了解英文如何「運作」,透過書籍、材料、內容,教你英文用法-
(2)提供學習英文的動機(motivation)與鼓勵(encouragement)
(3)提供社會背景(social context): 老師、學生等人脈
(1)語言解釋通常自己就可以完成,而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。況且,了解文法、背單字,並不是短時間老師教學,就能馬上學會。同時,在學校又得不斷地接受課程與考試,對某些人來說,這種學習方式可能壓力很大。
若考慮到學習材料,老師提供的一定比網路上少。若組織能力不好,需要有人引導,線上課程的老師,可能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,不一定要在語言學校才能獲取這些資源。

(2) 動機與激勵作用因人而異,個人意志力比較關鍵。
(3)環境的部分,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是激勵你學習的,有些人可能不太想認真學語言。若不敢跟外國朋友講英文,平時大多跟講自己母語的人走在一塊,你可能沒利用到語言學校的環境優勢。

最後,若你決定要念語言學校,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多跟的外國人、不同背景的人講英文,踏出教室,與不同的人講話。
不然,在台灣線上自學,你也能能輕鬆提升英文!